銅片腐蝕測定儀是檢測石油產(chǎn)品(如汽油、柴油、潤滑油等)對銅片腐蝕程度的關(guān)鍵設備,其性能穩(wěn)定性直接影響測試結(jié)果的準確性。日常維護需針對儀器核心部件(加熱系統(tǒng)、溫控系統(tǒng)、樣品容器、冷凝裝置等)進行科學保養(yǎng),具體方法如下:
一、日常使用后清潔維護
樣品接觸部件清潔
測試結(jié)束后,立即取出銅片和樣品試管,用石油醚或無水乙醇沖洗試管內(nèi)壁及銅片支架,去除殘留樣品(避免樣品揮發(fā)后形成膠質(zhì)附著,腐蝕或污染部件)。
若試管內(nèi)有頑固殘留(如重質(zhì)油垢),可先用溫熱的中性洗滌劑浸泡 10-15 分鐘,再用軟毛刷輕刷,最后用蒸餾水沖洗干凈,晾干后存放。
冷凝系統(tǒng)清潔
水冷式冷凝管:每次使用后關(guān)閉水源,打開冷凝管兩端接口,用蒸餾水沖洗內(nèi)部,避免水中鈣鎂離子沉積形成水垢(水垢會降低冷凝效率);每月用 5% 檸檬酸溶液循環(huán)沖洗一次,清除水垢。
風冷式冷凝風扇:每周用軟毛刷清理風扇葉片上的灰塵,確保散熱通暢,避免因散熱不良導致溫控不準。
二、核心系統(tǒng)維護
加熱系統(tǒng)維護
定期檢查加熱塊(或加熱管)表面是否有樣品滴落殘留,若有結(jié)晶或焦糊物,用細砂紙輕輕打磨去除,避免局部過熱影響溫度均勻性。
每月通電檢查加熱是否正常:設定標準溫度(如 50℃、100℃),用經(jīng)校準的溫度計測量加熱塊實際溫度,偏差應≤±1℃,若超差需聯(lián)系廠家校準溫控模塊。
溫控系統(tǒng)校準
每 3-6 個月(或根據(jù)使用頻率)用標準溫度計(精度≥0.1℃)對儀器溫控點進行校準:在常用溫度點(如 40℃、50℃、100℃)分別測試,記錄儀器顯示溫度與實際溫度的差值,若偏差超過標準要求(通常 ±1℃),通過儀器校準菜單調(diào)整(具體操作參考說明書)。
電路與連接部件檢查
每周檢查電源線、插頭是否有破損,接線端子是否松動,避免短路或接觸不良。
檢查控制面板按鈕、顯示屏是否正常:按鍵無卡頓、顯示清晰無缺劃,若有故障及時更換配件(避免強行操作導致進一步損壞)。
三、耗材與輔助工具維護
銅片處理工具保養(yǎng)
打磨用砂紙(通常為 600 目或 800 目)需保持清潔,避免沾染油污或其他雜質(zhì)(否則會污染銅片,導致腐蝕等級誤判);砂紙磨損后及時更換,確保銅片表面打磨均勻。
脫脂棉、鑷子等工具需專用,每次使用后用石油醚清洗鑷子,脫脂棉需一次性使用,避免交叉污染。
試劑與耗材管理
所用溶劑(如石油醚、無水乙醇)需符合標準要求(如 GB/T 5096 標準),密封存放于陰涼處,避免揮發(fā)或變質(zhì);過期試劑禁止使用。
備用試管、銅片需存放于干燥、無腐蝕的密封盒中,銅片避免接觸手汗(取用時戴潔凈手套),防止提前氧化。
四、長期存放維護
若儀器長期停用(超過 1 個月),需先清潔所有部件(尤其是樣品接觸部分),晾干后斷電,覆蓋防塵罩。
每月通電開機一次(運行 30 分鐘),避免電容、溫控元件因長期閑置老化;存放環(huán)境需干燥(相對濕度≤60%)、通風,遠離腐蝕性氣體(如硫化氫、二氧化硫)和強光直射。
注意事項
維護時需先斷電,避免觸電;涉及內(nèi)部電路或溫控模塊校準,需由專業(yè)人員操作,禁止擅自拆解。
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操作,不同廠家型號的維護細節(jié)可能略有差異,以廠家提供的維護指南為準。
通過以上維護措施,可有效延長儀器使用壽命,確保銅片腐蝕測試結(jié)果的準確性和穩(wěn)定性。